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医食疗学》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医食疗学》是中医学宝库中的一枚瑰宝,随着人们对健康理念的认知加强,《中医食疗学》课程(以下简称食疗学)也越来越受到中医院校各专业学生的欢迎。食疗学的基础理论和

《中医食疗学》是中医学宝库中的一枚瑰宝,随着人们对健康理念的认知加强,《中医食疗学》课程(以下简称食疗学)也越来越受到中医院校各专业学生的欢迎。食疗学的基础理论和中医学一脉相承,但更为侧重于预防为主的绿色养生理念,通过饮食调理,协调自然和人体的动态平衡,达到祛病养生的目标。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融入,对微观医学和植物学的深入研究,食疗学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也应不断调整充实自身,在内容上与前沿学科成果紧密连接。在教学方法上融合微信平台的食疗学改革,借鉴“STEAM 教学”的教学理念,以学科为载体,将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情绪情感体验、思维能力推进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利用微信平台的智慧课堂的新教学模式,主要做出了以下调整:

一、教学内容调整

1.增加饮食文化的传承

老子提出“营魄抱一”,“神养”和“食养”结合。中国的饮食不仅仅提供身体所需营养,也是情感表达的叙事符号。其一,我们引入“舌尖”上的“叙事”体。《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以饮食介绍为主线,人物囊括其中,见证了生命的诞生、成长、相聚、别离和一日三餐的五味杂陈。通过美食探讨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使学生有滋有味地重读经典,从叙事文化的角度探究健康美好生活的内涵。其二,剖析文学经典作品和古代名人的文化追求。例如引入苏东坡和年羹尧的饮食观对比等问题,启发学生对生活淡薄滋味长的态度和对他人应有的家国情怀。其三,通过地方文学作品学习因地制宜的区域饮食特色[2],理解饮食文化中蕴涵的传统文化道家儒家精神。引导学生通过“食”表达情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尤其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关心病人的生活起居细节,聆听患者苦难感受,调整医患关系,做一名“有温度”的医生。

基于文化内涵的深度学习,着重从学生经验出发,教师设计了系列叙事主题,包括《奇妙的味觉》《饮食串起的记忆》等,配合以叙事的形式推进展开。比如在《奇妙的味觉》中,提早在微信群中推出相关的问题,比如“如果没有了味觉,会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思考,进而理解患者的感受,增加学生设身处地的共情能力,增强医患交流能力。大家有了课前积极的准备,表述深刻感人,体会到饮食和味觉对于健康和幸福感的重要意义。同学们收获良多。

关于“饮食叙述”活动的情况调查 (多选) (n=90)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学生对“饮食叙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91%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加强国学人文修养,81%的学生和92%的学生分别认为在理性知识和感性表达方面有所受益。

2.调整课程内容的逻辑安排

食疗学内容是以阴阳学说、脏腑理论为导向,以食物寒热属性和所归脏腑特性为其主体结构。在保持知识结构整体性的基础上,我们引入医学相关最新进展作为拓展内容,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例如近期有新的研究发现酸性寡糖类物质有助于老年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引导学生:这篇报道对于食疗的应用有什么启发?有哪些食物富含酸性寡糖?这些食物对阿尔茨海默病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怎样应用?然后还有哪些情况下可以应用?引导学生关注前沿知识,加深对食疗学的理解,拓展学生科研思维。有的学生还将这些新发现和自身专业结合起来,申请了科研课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二、加强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

食疗学主要特征之一是侧重于实践。学生们课下参与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利用课前的15 分钟依次展示实践成果,这样的课堂形式一直颇受学生欢迎。通过微信的平台,可以实现“随地、随时”“多实践、多参与”,给予了每个学生策划构思施行的均等机会,并且结合每堂课的新知识对实践提出新要求,使得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掌握知识。

逢节假或周末时,学生结合时下的节气特点,从调和食物寒热性质阴阳的要求,到结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少酸增甘,秋季酸甘化阴”等原则的应用,再到根据食材特性进行组合烹饪,需考虑营养均衡,口感俱佳。随着课程的推进,要求也一点点累积,最后到辩证论治指导下的针对疾病的饮食调护方案。学生通过拍照上传到微信群的方式进行打卡讨论,随图片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说明食材具有养生功效,为什么这样选择食材,背后的养生规律为何,制作过程步骤怎样等等。老师在群中通过点评,对典型易犯的错误进行剖析,对分析应用到位的实践给与反馈。这些课堂外的延伸形式,极好地适应了课程实践性强的特征,促进了“生——生”间交流和学习。学生们讨论踊跃,集思广益。在期末测评中,参与实践同步计入实践操作的分值当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文章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 网址: http://www.yxslyjkbjb.cn/qikandaodu/2020/1224/563.html

上一篇: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在教材编写工作中的经验
下一篇:医学非学历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研究①

医学食疗与健康投稿 | 医学食疗与健康编辑部| 医学食疗与健康版面费 | 医学食疗与健康论文发表 | 医学食疗与健康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医学食疗与健康》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