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明代官印(2)

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明代普德归驿的地望,据杨正泰《明代驿站考》记载,“在今贵州威宁彝族自治县南,确地待考”[14]。《贵州省志·文物志》则认为“黑坭坡(今贵州威宁

明代普德归驿的地望,据杨正泰《明代驿站考》记载,“在今贵州威宁彝族自治县南,确地待考”[14]。《贵州省志·文物志》则认为“黑坭坡(今贵州威宁南)一带历史上是滇、黔、川官道“普德归驿”所在地”[15]。这两种说法指明了普德归驿的大体方向,但皆未明确指出其地。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普德归站(即普德归驿),在(乌撒)卫城南八十里”[16]。万历时期的督学郑旻在《牂牁江解》中记到“比余历普安,斜出沾益,趣乌撒卫校士,抵乌撒普德归驿。驿门对可渡河堧。河之南,沾益境也;河之北,乌撒境也。驿抵卫城八十里”[17]。据此可知,明代普德归驿的方位应在乌撒卫城南40千米、可渡河北岸。

此外,普德归驿与桃花溪、可渡桥关系都很密切。万历《贵州通志》记载,“桃花溪,在普德归站由可渡桥迤西而入河”[18],说明桃花溪流经普德归驿。万历《黔记》中的《乌撒卫地里图》(图4)也可看出“普德归站”在两条河流的交汇处,其中较长的一条为可渡河,较短的一条即桃花溪。可渡河、桃花溪的地名沿用至今,两者的交汇处在今云南省宣威市杨柳镇可渡村可渡河北岸的旧城附近。可渡桥自明代以来,虽多次遭到毁坏,但屡有修葺,由最初的木桥变为石桥,至今犹存,其位置也在今旧城上游不远处。

图3 普德归驿记印背、印面

图4 乌撒卫地里图

可渡村现有两座关城,分布在可渡河南、北两岸,南岸的可渡关为“新城”,北岸的为“旧城”,“旧城”在清代被称为可渡城。清道光《大定府志》记载“今威宁州南八十里有可渡城”[19],清代威宁州即明代乌撒府(明代乌撒府、卫同城),从方位里程来看,清代可渡城恰在明代普德归驿的位置。又“可渡桥城在河北,傅友德筑,方围里许,东、西二门。西门设把总一员,汛兵三十四名,滇黔分界”[20]。证实清代所谓的可渡城其实是一座明代城池,为明初傅友德建造,这与明朝经略西南的史实和普德归驿的设置时间契合。再从可渡城的规模看,仅“方围里许”,这与明代很多驿城大体相同。如宁远卫的曹庄驿城“周围一里一百二步”[21]、广宁前屯卫的东关驿城“周围一里二百五十步”[22]、高岭驿城“周围一里七十八步”[23],这些明代驿城方圆都在一里左右,规模与可渡城相当,证明可渡城在明代应当是作为驿站使用的。综合来看,明代普德归驿即清代可渡城,位置在今云南省宣威市杨柳镇可渡村旧城。

永宁宣抚司医学之印(图5) 正方形,边长6厘米,铜质,直钮。印面阳文九叠篆文“永宁宣抚司医学之印”9字,印背钮右阴刻楷书同印文,钮左阴刻楷书纵读“礼部造”“永乐十年三月日”;印体左侧阴刻楷书纵读“神字□号”。

图5 永宁宣抚司医学之印印背、印面

明代永宁宣抚司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洪武四年(1371),明军平定四川,永宁内附。七年,“改升永宁等处军民安抚司为宣抚使司,秩正三品”[24]。八年,任命土司禄照为永宁宣抚使。永乐八年(1410)十一月己丑,“设四川永宁宣抚司医学、阴阳学、僧纲司”[25],此印即铸于此背景下。

永宁宣抚司医学的品级史籍缺载,按明代除顺天府、应天府为正三品,其余府皆正四品,永宁宣抚司“秩正三品”,其医学的品级应不低于府医学。明代府医学,始设于洪武十七年(1384)六月。府置医学正科一人,秩从九品,“正从九品,俱铜印,方一寸九分”[26]。又明代营造尺约合今32厘米[27],则一寸九分约合6.08厘米。永宁宣抚司医学之印边长6厘米,与明代九品官印尺寸接近,因此永宁宣抚司医学应为九品,与明代府医学品级相同。

今已知明代医学印仅6枚,除永宁宣抚司医学之印外,分别为崇德县医学记[28]、高县医学记[29]、南川县医学记[30]、郃阳县医学记[31]、石泉县医学记[32],这5枚医学印都是明代县医学的官印。明代县设医学训科一人,为杂职,未入流。明代“未入流者铜条记”[33],因此上述5枚县医学官印皆为长方形条记,永宁宣抚司医学之印是存世明印中唯一一枚医学方印,对研究明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的发展及医学官印的形制具有重要价值。

侯官县印(图6) 印面边长7.2厘米,铜质,直钮。印面阳刻九叠篆文“侯官县印”4字。印背钮右阴刻楷书“隆武元年八月二十八日”,钮左阴刻楷书“行在福建礼部造”。

侯官县,明代属福州府,治所在福州城内。弘光元年(1645)闰六月二十七日,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以是年七月以后为隆武元年,“改福州为天兴府,称行在,寻改福京”[34]。“行在”即天子所在的地方,朱聿键称帝之初,锐意恢复。隆武元年(1645)八月十八日,“亲统御营中军平彝侯郑芝龙、御营左先锋定清侯郑鸿逵,统率六师,御驾亲征”[35],计划“兵发五路”,恢复南都。此时隆武政权仍视南京为都城,故只称福州为行在。其后,隆武朝廷为郑芝龙挟制,先期出师的几路军队也纷纷溃败,眼见还都南京无望,方才将福州改称福京,正式定都于此。此印即朱聿键称帝后,以福州为行在时,由行在福建礼部铸造。

文章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 网址: http://www.yxslyjkbjb.cn/qikandaodu/2021/0727/1553.html

上一篇:健康中国战略下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医科院校创
下一篇:熊靖宇在医学面前永远怀有热情

医学食疗与健康投稿 | 医学食疗与健康编辑部| 医学食疗与健康版面费 | 医学食疗与健康论文发表 | 医学食疗与健康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医学食疗与健康》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