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旴江医家龚廷贤肺病食疗特色<sup>*</sup>

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旴江医家龚廷贤,字子才,号云林,别号悟真子,明代江西金溪人。因治鲁王妃鼓胀病愈,被赐“医林状元”匾额,享誉全国。其享年97 岁,行医70 余载,是一位临床经验与学术著作俱

旴江医家龚廷贤,字子才,号云林,别号悟真子,明代江西金溪人。因治鲁王妃鼓胀病愈,被赐“医林状元”匾额,享誉全国。其享年97 岁,行医70 余载,是一位临床经验与学术著作俱丰的医家。著有《种杏仙方》《万病回春》《寿世保元》《云林神彀》等。其著作中食疗内容丰富,《种杏仙方》凡例[1]有言:“药皆日用所食之物,无论贫富人皆有之”。龚廷贤考虑到在乡间或在旅途中或家贫无药情况,选取“最便于寻觅,可以救其急”之物进行治疗,也体现食疗简、便、廉、验之优势。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不可过寒过热;肺为华盖,五脏之首,最易受到外邪干扰;故寒邪、风邪最易扰肺。肺主气司呼吸,人的呼吸运动离不开肺的调节。肺主肃降,气以降为顺,稍有不慎则生咳逆上气,故肺多咳喘。肺部清虚,故在用药上也需清轻用药。龚廷贤食疗治肺病的特色,集中在伤寒、咳嗽、喘证、肺痿上。

1 伤寒食疗七方

伤寒为人体感受外来寒邪所致,其主要症状有畏寒发热、头疼、鼻塞流涕、无汗、肢体酸重、舌苔薄白、脉浮等。《种杏仙方》诗曰:“伤寒大概是热病,百般变化常无定。要明汗吐下和解,表里无差方有应”[1]12。故龚廷贤认为伤寒大多都是热病,病情却可以千变万化,而治疗方法有汗法、吐法、下法、和法,一定要明白各种治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用适当的治法,表里兼顾才能治愈。

《种杏仙方》伤寒食疗有七方。对于“伤寒时气,热极狂乱者及发热不退”[1]12,即患者伤寒大热,甚至热极致神志不清发狂。龚廷贤用鸡子清即蛋清一个,白蜜一大勺,芒硝三钱,三者相合,宁心清热,润肠通便,热随大便而出。“治伤寒吐血不止”之证,方用韭菜汁加京墨吞服。既有吐血,止血为要。京墨可用于止血消肿,韭菜“治吐血唾血,衄血尿血,妇人经脉逆行,打扑损伤及膈噎病。”[2]129

另五方,以“伤寒头疼,发热无汗”[1]12为症,治以“汗出”为目的。因外邪侵袭卫表,阻遏阳气,腠理闭塞,则无汗出。一方对伤寒头疼、发热、无汗之证,用细茶、核桃肉、葱白、生姜等分,水煎后热服出汗为佳。《食疗本草》记载“(葱)白,平。主伤寒壮热,出汗中风,面目浮肿,骨节疼痛,损发鬓。”[3]155而“生姜,温,去痰,下气,除壮热”[3]6。方中细茶清轻凉润,葱白、生姜辛温散寒,共同配伍,既有药力发汗,也有热服助汗。龚廷贤也用该方治疗风寒咳嗽,其中葱白、生姜俱可散寒,核桃则可敛肺润肺,对于风寒伴有咳嗽的不失为一剂良方。二方龚廷贤利用白蜜凉润,又白蜜甘甜调味,加上辛热黄酒,活血通络,可“登时汗出而瘥”[1]12。三方治伤寒初起,症状不甚严重,人体稍感寒凉之时,即刻服用热酒加捣碎的生姜迫使发汗,可预防可治疗初期感冒,就如受凉喝生姜汤一般道理。四方“治伤寒。凡阴阳两感初起,发热憎寒。”可“用葱(带须)七根,生姜(连皮)七片,共捣碎,加白糯米一撮,水三碗,煎二碗,加好醋少许,乘热饮之,待汗出即愈。”[1]12该方为葱白汤的加减,葱白汤主治外感风寒证,憎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等症。葱白与生姜是治疗外感风寒的常用配伍,加糯米扶助正气,好醋少许助行气,则可汗出治愈。五方“治伤寒、伤风”,用绿豆一两,麻黄八钱。麻黄是发汗解表第一要药,但性温燥,绿豆甘凉生津,可制约麻黄发散燥性,两相配伍,效如桴鼓,不用盖被也可汗出而愈。

2 咳嗽与喘证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凡是机体不适都有可能引起咳嗽。中医将“咳嗽”分开,《种杏仙方·咳嗽》云:“咳谓无痰却有声,嗽谓无声却有痰。有痰有声为咳嗽,化痰理嗽自然安。”[1]15咳为无痰有声,即所谓干咳,嗽为有喉中有痰却声不出,两者皆有为咳嗽,龚廷贤也提到,治咳应化痰理嗽,舒畅肺部气机。咳嗽有外感与内伤之分,外感咳嗽治以宣肺疏风,理气止咳,内伤咳嗽治以理气化痰,润肺止咳。喘证多由咳嗽迁沿不愈所致,久病咳嗽,累及于肾,肺不敛气,肾不纳气,发为喘证。久咳患者最后都伴有喘证,老人多是咳喘齐发。

2.1 广用生姜治咳喘龚廷贤善用生姜治咳喘。生姜味辛,性温,辛辣不荤,被誉为“呕家之圣药”。姜能发散风寒,治咳喘气逆,止呕吐,祛痰下气;生姜汁能解药毒,除恶热,治痰喘胀满,寒痢腹痛且开胃健脾。民间“上床萝卜,下床姜”的俗语说的就是萝卜消食,姜能开胃。姜生吃或者熟用,或加酱、醋、盐、茶、蜜,无所不宜,用途十分广泛。既可以作为蔬菜、调料、药物,也可加工作为果脯,凡是早上外出或者走远路,皆可含一片生姜提神醒脑。

文章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 网址: http://www.yxslyjkbjb.cn/qikandaodu/2020/0709/366.html

上一篇:文献视阈下的少数民族医药典籍价值探析 ——
下一篇:冬天易上火 食疗对症“灭火”

医学食疗与健康投稿 | 医学食疗与健康编辑部| 医学食疗与健康版面费 | 医学食疗与健康论文发表 | 医学食疗与健康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医学食疗与健康》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