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贪吃”正在害死你,一个震惊世界的医学新发

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长命功夫长命做,长命豆腐长命磨。 在所有爱的表达中,劝你“多吃点”,很可能是最不好的一种。 (1) 南方人比北方人长命,广东人最长命。 最近看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文章

长命功夫长命做,长命豆腐长命磨。

在所有爱的表达中,劝你“多吃点”,很可能是最不好的一种。

(1)

南方人比北方人长命,广东人最长命。

最近看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文章出自世界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讨论中国人的寿命。

文章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过去25年增长了8.5岁,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但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却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总体来说: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要长,平均寿命排名前三的,是海南、上海和广东,排名前十的省份里,只有两个北方省份(山东和河南)。

而且,中国的百岁老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东南沿海、川渝地区,都是在南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专家认为有好几个原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北方人普遍重口味,喜欢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蔬菜水果相对少吃;南方人普遍细嚼慢咽,吃得细致而讲究。

这导致什么情况发生呢?

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狼吞虎咽吃饭的人,常常会吃得更多。

而细嚼慢咽的人,因为咀嚼食物更为充分,比较容易得到饱腹感,吃得会更少。

吃得更少的人,更加容易长命。

(2)

吃得多,死得快。

我们常听老人家说一句话:“人的一生饭量有定数,谁先吃完谁先走。”

以前总觉得这句话没什么根据。

没想到最近美国一项长达十年的实验,居然还证明了这句话。

研究人员将200只猴子分组:一组猴子不控制饮食,让他们放开了吃、想吃就吃;而另一组猴子,则严格控制饮食,只让吃七八分饱。

两组猴子的运动量相同、生活环境也基本一样。

十年以后,科研人员观察到了这样一个现象:

没有管制饮食的那一组,很多都长成了体胖多病的油腻猴子,得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的比例极高,而且一半都死了;而严格控制饮食的那一组猴子,虽然也是猴到中年,但依旧体态风骚,100只里面才死了12只。

吃得多,真的死得快!

(3)

那个暴饮暴食的女老师,得了癌。

如果大家还记得,六年前,复旦大学女老师于娟患癌去世,曾经轰动一时。

于老师当年32岁,海归博士,复旦大学的优秀青年教师,有一个疼爱自己的老公、还有一个可爱的两岁小孩。

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都做到了完满。

但2009年,她却患上了乳腺癌。在巨大的成功之前,突然面临巨大的生死难关,这才让很多人都觉得惋惜。

在她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她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方法,写下了一篇《为啥是我得症?》,直到现在都还有很多让人警醒的地方:

第一,我没有遗传。

第二,我的体质很好。

第三,我刚生完孩子还喂母乳一年。

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岁以上人群,我那时只有31岁。

那么为什么她得癌了?

她得出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饮食习惯:比如说,瞎吃八吃

“我是个从来不会在餐桌上拒绝尝鲜的人。”

孔雀、海鸥、鲸鱼、梅花鹿、麂子、野猪甚至五步蛇,能见到的都被她吃过,该吃的不该吃的都吃了,到了哪怕不好吃也要试一下的地步。

再比如说,暴饮暴食。

我是个率性随意的人,做事讲究一剑在手快意恩仇,吃东西讲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我的食量闻名中外,在欧洲的时候导师动不动就请我去吃饭。

我很贪吃。在复旦读书时候导师有六个一起做课题的研究生,我是唯一的女生。但是聚餐的时候,5个男生没有比我吃得多的。

哪怕是身体不舒服、腰疼(其实当时癌细胞已经骨转移了),还要一天吃掉七个螃蟹。

而且,于老师还嗜荤如命,“每逢吃饭若是桌上无荤,我会兴趣索然。”

“我最喜欢玩的游戏是贪吃蛇。玩来玩去,我竟然是那条吃到自己的贪吃蛇。”

她其实是在反思:她是山东西北的土孩子,不是海边弄潮长大的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她的丈夫,天天吃生虾生螃蟹,没事;而她长期吃这样那样的,身体就会发生变化。

不是说你吃什么就能适应什么,而是说食物到了你的身体内,如果营养不适应,就会引起你身体发生变异。

最严重的变异,就是吃出了癌症。

患癌当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

文章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 网址: http://www.yxslyjkbjb.cn/zonghexinwen/2021/0330/911.html

上一篇:江西:新增确诊病例境内所有密接者接受医学观
下一篇:慈禧能够长寿,医学专家总结五点秘诀,第四点

医学食疗与健康投稿 | 医学食疗与健康编辑部| 医学食疗与健康版面费 | 医学食疗与健康论文发表 | 医学食疗与健康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医学食疗与健康》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